青溪,送綦毋潛落第還鄉,送別(王維)-五言古詩
admin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每當我來到這黃花川上,總得要經過青溪的流水。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萬轉,其實這段路途不滿百里。
水流過亂石發出喧鬧聲,靜謐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水波蕩漾泛出碧綠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蔥蘆葦。
我的心境早已恬靜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靜淡泊。
請讓我留在溪邊巖石上,竟日悠閑垂釣了此終生。
【評點】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每當我來到這黃花川上,總得要經過青溪的流水。
那曲折的山路千回萬轉,其實這段路途不滿百里。
水流過亂石發出喧鬧聲,靜謐地融化松林的翠影。
水波蕩漾泛出碧綠水草,水面澄明倒映青蔥蘆葦。
我的心境早已恬靜安然,就像清澈溪水平靜淡泊。
請讓我留在溪邊巖石上,竟日悠閑垂釣了此終生。
本詩寫的是山水景色,是王維在藍田南山隱居初期寫的,又叫《過青溪水作》。詩人通過歌頌青溪的寧靜,表明自己喜愛閑適生活的情趣。
前四句總體介紹了青溪。黃花川在今天陜西鳳縣,青溪在今天陜西沔縣,兩地距離不遠。“每逐”表明詩人曾多次順著青溪進入黃花川游玩。山勢的蜿蜒曲折使得這段不足百里的路程顯得豐富多彩,非常吸引人。
接下來的四句,詩人用了“移步換形”的手法,寫了青溪的各種景色。詩人穿行于山間亂石之中時,青溪的水聲喧鬧,一個“喧”字在聲音上形成了很強的震撼力。流過松林平地時,溪水又變得安靜起來,沒有任何聲音。清澈的溪水與兩旁翠綠的松樹相互映襯。第五、六句,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將詩的意境有聲有色地營造出來。青溪流出松林后,到了一片開闊地,只見荇菜、菱葉浮在水面上,青翠蕩漾;蘆花、葦葉倒映在清澈的水中,充滿詩意。這里的“漾漾”形容水動的樣子,“澄澄”形容水靜的樣子,動靜相應,非常生動。
結尾四句表達了詩人的想法。青溪的景色談不上秀美絕倫,但為什么這樣吸引人呢?這是因為詩人的心情。詩人將青溪清新的景色的自己閑適的心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做到了心境和物境的統一。之后,詩人用了東漢嚴子陵在富春江上垂釣的典故,表明隱居的意愿。
本詩清新雅致,無論寫景還是抒情都很自然,詩意無窮。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王維
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圣明的朝代沒有隱居的人,精英俊秀都來為朝廷獻力。
于是使那些東山中的隱士,不效法伯夷叔齊山中采薇。
你雖然落第離金馬門很遠,誰能說你的才能主張不對?
你經過江淮時度過寒食節,進入京洛時已經縫制春衣。
擺酒在長安路上為你送別,感嘆知心好友要與我分離。
你將要乘船回歸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門。
綠樹伴隨著你遠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著落日余暉。
我們的謀略雖然暫不見用,但不要因此就說知音稀微。
【評點】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圣明的朝代沒有隱居的人,精英俊秀都來為朝廷獻力。
于是使那些東山中的隱士,不效法伯夷叔齊山中采薇。
你雖然落第離金馬門很遠,誰能說你的才能主張不對?
你經過江淮時度過寒食節,進入京洛時已經縫制春衣。
擺酒在長安路上為你送別,感嘆知心好友要與我分離。
你將要乘船回歸南方故里,不多久就要回到自己家門。
綠樹伴隨著你遠去的身影,眼前孤城映照著落日余暉。
我們的謀略雖然暫不見用,但不要因此就說知音稀微。
本詩為詩人送落第友人歸鄉的贈行詩。綦毋潛:綦毋為復姓,潛為名,字季通,王維好友。
落第可謂人生中的沉重打擊。綦毋潛落第返鄉,心情必然沮喪。作為綦毋潛的好友,詩人力圖多方面給予他安慰。在這首贈行詩中,詩人不僅稱頌“英靈盡來歸”,還為“吾謀適不用”而由衷慨嘆。這兩句看似矛盾,卻恰是詩人構思精巧之處。詩人對前者是譏諷,對友人是勸解和安慰,安慰友人不必灰心喪氣,勉勵他,并令他相信在圣明的朝代有才干的人最終會被重用。
整首詩在“勸慰”的主旨上進行渲染,熔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既有慨嘆,也有鼓勵。全詩寫景清婉,抒情自然,慨嘆由衷,鼓勵真摯,讀來讓人振奮不已。“反復曲折,使落第人絕無怨憂”,是清人對本詩的評語。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請君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評點】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請君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本詩為詩人送友人歸隱之作。詩人對友人的歸隱是支持的,但友人的歸隱是仕途不得意所致,詩人對友人的遭際不順也表現出了惆悵,但更多的是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云、自尋其樂之情。全詩含蓄委婉,意味深長。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很平淡自然,每句皆是按照事情的發展淡淡道來,絲毫不見雕琢的痕跡,仿佛詩人信筆寫來,分外隨意。然而細品之后不難發現,這首詩內涵深刻,意境悠遠,可謂藏而不露。就像詩人的其他詩一樣,這首詩也是詩中有畫,而且這一畫景并非詩人有心為之,而是渾然天成:詩人下馬和友人共飲美酒,兩人之間的問答,友人遙指遠處的高山,白云無邊飄蕩。除了展現出一副淡雅的畫面外,這首詩又體現了一個“情”字:兩人相見時苦澀的歡悅,兩人間的關心,友人的不得志,以及詩人對白云無邊飄蕩的慨嘆。這些皆來自詩外,但卻是詩中所包含的東西。
詩的開頭四句看起來平淡,其實寫得很樸實。第一、二句寫飲酒話別,文字質樸、意境藐遠。詩人開篇點題,提出疑問,借此表達對朋友的關心:詩人在路旁遇見友人,下馬和他共飲美酒,之后關切問他要到哪里去。第三、四句簡練說明了友人隱居的因由和處所。其中,“不得意”除了表達友人的隱居因由和不得志的真實情緒外,還從詩人的角度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意。“南山陲”指終南山邊,離長安不遠。
在第五、六句中,詩人對友人進行寬慰,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他的羨慕。詩人說:“我不再問了,你只管去吧。你不必感到沮喪和失望,除了那山中的白云,世間的一切都是有盡頭的。”這兩句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不以為然,也流露出了一種無奈的情愫,既是對友人的寬慰,也是對歸隱的向往。結尾兩句,言有盡而意無窮,使全詩韻味驟增,詩意頓濃;詩人羨慕有心,感慨無限,讓全詩耐人尋味。